扫在五行中属什么?
金木水火土,这个“土”指什么? 《说文》里说:“土,地之总名也”。可见,这里的“土”是地理意义上的土,也就是地面上的土壤、石头等,属于物质层面的东西。 那么,这个“土”又和“火”有什么关系呢?段玉裁注里说了:“土地下皆曰坎,故从土;地上皆曰离,故从火。”也就是说,凡是从土的都在地下,凡是从火的都在地表以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组合:“生土”与“克火”。
那么,我们继续问,这个“生土”与“克火”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清代的医学家黄元御认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这就是说,土是生命之源,一切莫不以土为中心进行循环。他把这种循行路线画成一幅图,称为“八卦相生示意图”,如下图: 他根据这一示意图,还总结出了一条规律:“无中生有,有中生化,生化无穷。”(《素灵微蕴·五行生克赋》)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无中生有,有机源;有机代谢,能不断产生新的能量。
既然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有机的代谢产生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有机体的恒温状态,另一部分则用来燃烧(氧化)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而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生命过程? 黄先生还提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规律是:“土燥(亢进)则生热,热至则火炎,火炎则水沸,水沸则土湿……”(同上) 如果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不断地消耗能量、产生热量,若此时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不能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废物,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土燥”的现象,即新陈代谢过度活跃的情况,结果必然是“火炎”“水沸”“土湿”,人就会生病了。
左为阳、右为阴,故左边眉毛属“阳明”,“阳明”乃是十二经脉中阳气最盛的一经,亦是五脏六腑之经络中主管“胃经”的经络。而古人认为“胃经”是五脏六腑中至关重要的督脉,有“人以胃气为本”之说。如果按照这一说法来推论,那么左眉扫(即修左眉)应该为“病”。而右边眉毛属“太阳”,“太阳”是十二经脉中主“膀胱之经”。“膀胱之经”属水,水能克火,可以镇邪气,所以扫右边的眉毛是吉利的。这是“眉扫”一说的第一个说法。
第二个说法是“眉扫”和“眉寿”谐音,即“眉”通“眉”,“扫”通“寿”,取“眉毛很白”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眉毛很白,是长寿的象征,所以认为在眉毛上化妆是吉利的说法,用谐音的方法就叫做“眉扫”。“眉寿”一说最早出自《诗经·豳风》中“思乐昊天,是不汝匮。南东其亩。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尚之,曰劳苦止,亦有屋庐,今野则不。此惟救死,赐尔介福。嗟我小民,亦孔之哀。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惠风,民之初生。匪先惟德,齐明盛昏。大命湆天,不降不疾,烨烨震电,清阳睒睆。四月维夏,其日庚午,我侭事尔,尔莫我与。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皇天之不纯命,何修而后不闵。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不敢私飨。四方有羡,我独居忧。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彼东邻,居此西约。今也尚友,何许与友。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又不能寐,今夕何夕,不闻堂堂!”。其中的“眉寿”之意,即是后世所说的长寿之意。
第三个说法为:眉扫即为“眉寿”,是古人的一种长寿象征。古人认为“眉从肉从目”,“目”为视觉器官,“肉”为血肉,而“眉”为覆盖在“目”和“肉”上的毛发器官,三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容貌。容貌为人的外表,而一个人的外表是反映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因此,“眉”也就自然成为了与人的容貌、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有关的器官了。而在古代,人们认为长寿的人,身体必然健康,精神必然饱满,容貌也就必然美丽。所以,古人把长寿的人称为“寿星”,并且把长寿的象征寄托在一些能够反映身体健康和容貌美丽的器官上,如“眉”和“发”等。因此,“眉寿”一词也就应运而生了。此外,在古代,人们还经常用“眉寿”一词来称颂那些德高望重和功勋卓著的人,如《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同姓宗族,无不为庶人,卿士,庶人,卿士,比于顽,非先王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可以正名分,敦行,昭德,示教”,《国语·周语》:“王乃使冢宰帅六师,以正诸侯之位,使伯子男各居其所。于是天子始有天下,诸侯毕朝于王宫,卿大夫亦毕朝于诸侯。于是王制乃定,民获安乐,此周之先王所以兴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