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字五行带火吗?

康捷婷康捷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彤”字在起名中确实经常见到,但是关于这个字的五行属性却存在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是火,有的人认为是金,还有人认为是水。到底“彤”的五行属性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来看《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彤,丹饰也;从色,从工,工亦声。一曰丹雘。”即认为“彤”字含有“工”旁,所以是“金”属性的文字;又解释“彤”字为“红色”,所以又是“火”属性的文字。那么到底是金还是火呢? 其实,仔细分析上面的字形即可发现,“彤”是由“工”和“彤”两个字构成的合体字,也就是说“工”的位置是在第二位的,而“彤”则是第一位的。古代造字是有讲究的,如“音”字就是由“言”和“音”两部分构成的。而“工”位于第二位则说明它只是一个偏旁,而不是整个字的笔画,这一点与“王”“玉”等字是不同的。我认为用“工”旁来给“彤”定性是站不住脚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彤”字的古籍出处。经查,“彤”最早见于《诗经·汉广》:“彤弓弨兮,旄旐悠悠兮。”朱熹注:“彤,红也;旌旗之属。”可见,在古代“彤”的字形中含有“彡”,且与“旌旗”有关,因此可进一步认定“彤”是“火”属性的文字。 再后来,“彤”字出现在唐代陈玄奘翻译的《大乘五蕴经》中:“世尊!云何名为无色界天?谓此界天无有众生拥有色相(注1)。如是,世尊!此处不应说言有根有角有色有相。世尊!此无色界诸有天众,惟依意识以为青黑,惟依意识以为润泽,惟依意识以为细软,惟依意识以有成形……若此诸天欲见他方诸佛土时,唯于心中起念观想,尔时即于彼佛土中现其形象,犹如镜中影显,又如空华显现。故此无根、无角、无色、无相,是名名为无色界天。”

唐朝的时候“彤”字应该还是以“火”为主要含义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炭炉炼钢,制造出锋利的刀具及精良的兵器(参见《武经总要》)。到了宋代,“彤”开始出现一种新义——“红色”。这可以从很多古籍中见到,如《东坡志林》卷6云:“(子明)有诗名,作诗得句,甚有古人风致。予尝戏之曰:‘人皆称汝诗句清丽,今观之,颜色平淡,意态萧骚,所谓清丽者安在?’子明笑曰:‘清丽之意,乃在颜色之外耳。’”在这里“颜色”指的就是“颜色”的意思,而不是“光焰”的意思。

综上所论,“彤”的五行应该是火,而不是金或者水。

江瞵江瞵优质答主

彤字五行带土,而不是带火。从彤字的字义、字形、以及五笔和五音的角度,彤字才都不属于五行的火字。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算命看风水的先生,以为彤字五行是火,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解。彤字其实五行是土。

彤字从字形上看,由丹、彡组成,彡的甲骨文和金文像被火烧烤的三块肉。丹字指矿砂粉碎以后的粉末,金文的丹字下半部分是三个火字,以表示矿砂的粉碎需要在熔炉(丹字的上半部分)中用火加热。所以丹字在甲骨文中本意指赤色的颜料朱砂,引申指用朱砂涂染物体。彡字原为绘有色彩的羽毛,引申为有色彩的。丹和彡组合的彤字,其本意是指红色,所以也用彤字来指代彩云。古代把颜色分成青、黄、赤、白、黑五色,因此也有把彤字看作是五行的赤字。古代帝王上谕的诏书都是用朱砂写在黄色的绢帛上,因此也有把彤字引申为指明帝王颁布的诏书,例如“圣旨,朕特敕彤谕着...”。

从彤字的五笔字根组成(土、人、一、人)上看,彤字的五行为土。从彤字的五音(征音)上看,彤字的五行为土(五音中的宫商角征羽分别对应五行的土、金、木、火、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