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有五行什么意思?

仲孙佑紫仲孙佑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份,用“甲子”、“乙丑”等记录日期,但遇到闰月怎么办?就用“上弦”“下弦”来标记,用“望月”指阴历十五。这些词都是象形文字。

古人发现,有的字天干的头一个和最后一个字相连很像月亮的形状。于是,用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明”字表示一天的时间;以日为计量单位的时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占一整天时间的八分之一,分别用不同的数字标记,这样,“时”就有了阴阳属性,有了五行含义——阳时属木,阴时属金。这样的计时方法,现代人也很熟悉,就是现在通用的小时制(加上了凌晨和午夜前后两个特殊时段)。 这种按时辰计时的方法用到月亮上来显然不合适。因为月亮的运行不是按一个恒定速度来的。古人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用“朔望”表示满月,用“上弦月”“下弦月”标注新月,并用“望月”这个带有模糊性概念的词来表示农历十五日月渐盈的全过程,即从新的一个月开始,月亮由亏变盈,整个过程中月亮逐渐变大的变化过程。 用“望月”一词表示从新月到满月的整个过程是很形象的。

那么,如果用“上弦月”表示农历初七或十八,而用“下弦月”表示农历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否会带来问题呢?实际上,由于古人把每一天均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80刻(14分钟),如此细致的划分时间给了古人一个“灵活”的选择——如果某个月某个方位的“上弦月”出现在子午间,即出现在白天,则这天的“上弦月”就记作“壬甲”(第5个字表示的是子时80刻中的位置);而如果“上弦月”出现在夜间,就用“丙丁”纪日。同理,“下弦月”出现在夜里的记为“庚辛”,出现在白天的记为“癸甲”。

不过,这种记日的方法非常复杂且容易混淆,到了明代,人们发明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无论“上弦月”还是“下弦月”,只要出现在白天的,一律记作“丙丁”,夜晚出现的,一律记作“庚辛”——反正古代白天黑夜都是同一个字表达,不会产生误解。 就这样,在古代中国,通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严格排列组合形成了60组不同名字的年月日时,而这60组名称中包含了“甲子”、“乙丑”等完整的一串名字,其中必然包含“明”或“晦”两个字,这便赋予了他们阴阳与五行的内涵。

栾俊羽栾俊羽优质答主

以天干来讲,甲、丙、戊属阳,乙、丁、己属阴;以地支来讲,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这个是阳宅上运用的阴阳五行,起名上所用的五行阴阳与上面的不太相同,而是根据文字的笔画数来定五行,即单数笔画为阳,双数笔为阴。其生克关系跟一般的五行生克是完全相同的。

起名时,除了字义外,就是要用五行生克关系来决定取什么字,一般来说,是用小孩要补的五行来作名字,比如缺水的就用带水的字,再按姓名的生克关系,综合考虑其吉凶及字义来定名字。

这个五行阴阳的生克关系:

阳木克阳土,阳土克阳金,阳金克阳水,阳水克阳火,阳火克阳木;

阴木克阴土,阴土克阴金,阴金克阴水,阴水克阴火,阴火克阴木。

例如:周润发,“周”字是30画的字,属阴金,“润”字是20画的字,属阴水,“发”字是12画的字,属阴木。“周润发”这三个字的名字,正好是利用金、水、木三合的关系。

其实还有火、土相合和水、木相合的情形,只是这种的情形比较少用,因为名字中有太多的同性五行,而没有这五行的克星来制约的话,个性会太过强烈而容易有争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