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字有什么关系?
在讨论八字的旺衰时,大家常常用“金多”、“金旺”、“金足”、“金厚”等词语来形容金的力量很强。在论及名字和风水对命运的影响时,也常常听到有人说“带金”、“埋金”、“聚金”等等,以此来表示对财或身体有帮助。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五行的“金”呢?它又有怎样的特征与作用呢? 要理解五行的金并不困难,因为五行的金对应着自然界中的五金——金、银、铜、铁、锡。
我们常听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就是源于自然界的金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古人观察自然,发现金属大多都有耐高温的特性,因此将这一特性赋予给五行之中的金。 金还具有另两个特性——“柔”与“沉”。
所谓的柔,指的是金的延展性,你可以将它理解为柔韧。这一点也容易理解,毕竟金的原形是流动的液体。而沉,则指的是金的比重高,可塑性低。 这三点特性,其实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三种不同状态。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形态的铁,有颗粒状的,也有液态的。而铜和锡往往以合金的状态存在,它们不像铁那样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其次,不论是什么形态的物质,它的比重一般都不会变。最后,无论是处于哪种状态,它们的属性都不会改变。 我们可以将五行的金理解为一类物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形状),但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特性。
金,指能用作金属。包括一切金属。五行中方位属西方;四季配秋,秋属金;五季配从夏至秋;五气中的气为燥气;五化中的化为收敛;五志为忧;五色为白;五音为商;五体为皮毛;五味为辛;五臭为腥;五谷为稻;五畜为马;五华(光华的简称)为毛等。《尚书 ·洪范》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称之为“五行”,说它们是组成宇宙世界及一切有形无形物体的五个基本元素。 “五行”并不是指有具体形象的五种物体,而是古代哲学家为了说明宇宙世界以及其中一切事物的来源与归宿,运动与变化而概括出来的五种性质和规律。五行家认为万事万物的性质都有对应于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属性,而木、火、土、金、水五者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规则,万物按照这一规则运动变化着。
五行的生克规律是“生”的一方为“所生”的一方做物质或功能上的贡献,即为“母亲”;而“所生”的一方则消耗着“生”的一方的物质或功能,是“生” 一方的“孩子”;“克”的一方是对“所克”的一方做破坏、耗损,即为“所克”方的劲敌,而“所克”的一方则是“克”方的“心腹之害”。五行生克的顺序为:
木 → 生 → 火
火 → 生 -> 土
土 -> 生 -> 金
金 -> 生 -> 水
水 -> 生 -> 木
木 → 克 → 土
土 → 克 → 水
水 → 克 → 火
火 → 克 → 金
金 → 克 → 木
五行生克规律构成了宇宙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式与规则,古代哲学家把这个规律应用于包括人体在内的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