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还有哪些故事?

鄂涵昕鄂涵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姓名,但关于此二人的说法不一)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汉语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揭露了种种统治阶级的丑恶现象,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革命精神,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第一部分(1-4回)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王进、史进、鲁智深等人的故事。林冲是“上等人家将门之子”、“京师禁军教头”,他武艺高强,又“平日里常常面带笑容,不似那杀人奸党”。他本指望凭借祖传的功名和自己的武艺谋事立业,安邦定国。怎奈被奸臣高俅所害,本想忍受屈辱苟安一时,但高俅父子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万般无奈,林冲被逼起义,成了农民起义军队的首领。王进、鲁智深、史进等人的遭遇也都是如此。

第二部分(5-37回)上梁山的好汉越聚越多,从原来的几个、十几个发展到数十个。由于官军征剿愈急,农民起义便在思想上也更加激进了。在晁盖率领下,梁山英雄攻打官军,夺取了“生辰纲”。为了报仇雪恨,他们放火烧了草料场;血洗了“白虎堂”,在“浔阳楼”上题了反诗。他们彻底同统治者决裂,由原来的不敢想“聚义厅”,到后来的敢叫“忠义堂”;由原来的不敢贴“替天行道”的大旗,到后来的敢于堂而皇之地打出英雄的旗号。

第三部分(38-70回),梁山英雄在三打“祝家庄”、攻破“高唐州”、活捉“王矮虎”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此时的梁山泊“忠义堂”上已经“聚义”了“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梁山好汉“聚义厅”上排成了“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起义军的力量大大超过了官军,斗争的规模也越出了“劫取不义之财”的范围,而把进攻的重点对准了投降或者镇压农民起义的叛将贼臣。如:徐宁征方腊是为“报太祖皇帝旧德”。李俊反对混入梁山好汉队伍中来的“叛将贼臣”,也是为了“不忘朝廷之恩”。在这里,起义军的“替天行道”的口号更鲜明地提了出来。梁山英雄队伍经过大江的洗礼,他们更加壮盛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